杭州孔庙大成殿
杭州孔庙大成殿彩绘
关于杭州孔庙现存的大成殿,在阮毅成的《三句不离本“杭”》中有如下说法:“由于府学内大成殿所用木材为楠木,抗战期间汉奸王五权遂起歹心,以整修为名,偷梁换柱,将楠木转售给棺材店以谋取暴利。为掩人耳目,又在原地建造了用材较差的大成殿,当时曾被人戏称‘小成殿’。”
但是在杭州孔庙修缮时,专家通过对建筑用材和彩绘的现状分析,认为此说法存在以下疑点:
现存大成殿的柱、梁、枋等大木构件均由波罗格制作而成,且用料规格极其粗壮。特别是木柱用料,其原木须为直径50~70厘米、高度超过9~10米的通长波罗格,可见大成殿在建筑用材方面的规格之高。而如此粗壮、通长的波罗格原木在20世纪30、40年代已不多见,而且杭州并非波罗格的产地,要将如此规格的波罗格从南方运输到杭州,不仅存在着许多困难,而且花费也相当巨大。因此,如果王五权仅为掩人耳目而建造大成殿,他大可以选用那些取材相对容易、价格相对便宜得多的杉木或松木,且规格也无须如此之高。而且以他见利忘义的本性,是绝不可能这么做的;另一方面,波罗格具有坚硬、挺拔、不易变形的特点,是一种较为高档的木料,大多用于建筑中的装饰构件上,而在建筑的木结构柱、梁、枋上使用波罗格,已属相当考究,绝非“用材较差”。
在现存大成殿的梁、枋、柱头和平棊天花处均绘有彩绘,仅可见彩绘的面积已达300多平方米。而且该彩绘共有三层,现存的彩绘叠加在原来的彩绘之上。说明大成殿彩绘在完成初次绘制后,曾经历了二次修缮性的补绘。虽确切年代无从记载,但从其造型和风格上看,应在清代的中晚期。因此,假如目前的大成殿确是抗战期间以次充好重建的,那么不可能在梁、枋、柱等主要木结构用材上留有清代中晚期的彩绘;假如这些彩绘是当时王五权聘请专业画工按清代风格临摹而成的,那么要完成如此大面积彩绘,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是极为可观的。这对于见钱眼开、惟利是图的王五权来说是决不愿意这么做的。由此可见,无论是建筑用材的品种和规格,还是留存的具有清代艺术风格的彩绘,都有力地证明了现今的大成殿绝非阮毅成在《三句话不离本“杭”》中所说的被汉奸王五权偷梁换柱后重新建造的、被老百姓戏称的“小成殿”,而是始建于清代中晚期的文物建筑。之所以会有如此传说,也许是为了表达杭城老百姓对日寇和汉奸的憎恶,抑或汉奸王五权本来确有偷梁换柱、掩人耳目的想法,但慑于孔庙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而未能得逞。
责任编辑:Z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