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孔庙占地22000多平方米,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成一条中轴线,三进院落,建筑左右对称,主体建筑依序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作为元、明、清三朝皇帝举行国家祭孔的场所,北京孔庙在全国的孔庙当中属最高规格。
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后,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笼络汉族民心,下令袭历代旧典,命宣抚王楫于金枢密院建宣圣庙,祭祀孔子。据《元史•哈刺哈孙传》:“京师久阙孔子庙,而国学寓他署,乃奏建‘庙学’”。元成宗铁木耳大德六年(1302年),在今址建庙,元大德十年(1306年)建成,西邻国子监,(又称“太学”)构成左庙右学规制。
北京孔庙经历代多次扩建修葺,至1916年最后竣工,遂形成北京孔庙现今的规模和布局,成为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全国第二大孔庙。
北京孔庙下马碑
由于孔子被誉为圣人,明代以后还享有某些与皇帝相等的待遇,故而在孔庙大门外东西两侧二十米处,各有一座清代所设的下马碑,碑身正背两面,分别镌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满、汉、蒙、回、藏、托忒六种文字。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即便皇帝亲临,也要下辇步行,以表庙门森严、神权至上,孔子地位之尊。同时在孔庙大门前还设有镶嵌琉璃雕花砖影壁一座,以示孔庙的威严。
责任编辑:歡歡 刘真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