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首页推荐栏目 > 文化杂谈

杨朝明:挖掘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
来源:大众日报 | 2014-01-08
打印 复制 点击量:413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悠久绵长,已经深深植入民族心理、肌体、行为之中,吸吮着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我们走自己的路。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考察时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为深刻领会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本版今年开设“2014魅力文化”栏目,推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者、传播者、践行者系列报道。欢迎广大读者提供新闻线索。


  ——编者按


  潜心儒学32年的杨朝明,正进入自己的学术收获期。这位朴实的学者,近来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但他不改本色,依然微笑着接待各地来者。谈起儒学,他如数家珍。


  “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


  杨朝明说,习总书记到孔子研究院来参观考察,这显示的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态度,就是以实际行动明确告诉世人,我们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如果了解“五四”时期的“批孔”真相,就会深切体会到,这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陈独秀、李大钊都说得很清楚,打倒孔家店不是打倒孔子的店,是打倒后世人打着孔子招牌开的假店。张申府也说,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


  我们来到孔子研究院展厅。一个多月前的展台上,摆放着孔子研究院系列研究成果的书籍和刊物。那天,前来参观考察的习近平一本本饶有兴趣地翻看。看到《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他拿起来翻阅,对两书的主编杨朝明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


  杨朝明对记者说:“总书记说要仔细看一看这两本书,按我个人的理解,其实是总书记对《孔子家语》和《论语》的重视,是对孔子思想学说的重视,因为这两本书分别是对《孔子家语》和《论语》的注解和诠释。总书记选这两本书,也可理解为给大家一个信号,提醒我们要认真读书,认真读中华元典,回到我们文化的精髓中。”


  在专家座谈会上,杨朝明向习近平介绍了儒家思想五个方面的当代价值。第一是世界意义。孔子是和苏格拉底、柏拉图、释迦牟尼等齐名的世界级的哲学家,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明,是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等相对应的基本人类文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根本标志就是孔子思想走出去。第二,孔子思想作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和“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能作为联系全球华人的精神纽带。孔子思想的“自强不息”、家国同构、“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炎黄子孙。第三,孔子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厚的文化土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第四,孔子思想对国家治理和党风廉政建设都有重要价值。他的“为政以德”、“为国以礼”、“先富后教”、“修己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和“孝悌”、“慎独”、“中和”思想,以及“义利观”,今天仍有重要现实意义。第五,孔子思想对个人道德修养,尤其对青少年的是非观、价值观培育具有重要价值。孔子思想就是要把人培养成为有爱心、有情怀、有担当、爱学习、求上进的君子,特别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自我修养和道德实践。


  《孔子家语》是“孔子研究第一书”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必须是一个有文化立足点的民族。杨朝明用著名学者杨叔子先生的话来阐释自己的观点: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自己的传统、自己的人文,就等于丢失了身份证,成了地球上的“黑人黑户”。杨朝明对《论语》和《孔子家语》进行了多年思考,他说,如果孤立地研究孔子还真的不一定就能把握孔子。所以,他的研究领域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孔子思想的来源,即孔子以前的中国古代文化;第二是孔子思想的母体。孔子是鲁国人,鲁国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文化根基所在,他就研究鲁国历史和鲁国文化;第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载体。孔子思想记录在儒家的文献中,所以他研究早期典籍文献。这些其实都是围绕孔子,围绕早期儒学来探讨。“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对孔子的学说有个整体的、准确的把握,使自己的研究有立体感,不至于偏执,才能像孔子所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因为种种原因,很多人认为《孔子家语》是伪书,但随着学术的发展,特别是地下文献的发现,不断证实,该书的确不是伪书。杨朝明说:“它的价值甚至要超过《论语》。我称之为‘孔子研究第一书’,我在很多场合讲过这一看法。如果说《论语》相当于孔子的语录的话,那么《孔子家语》相当于全集。从规模上讲,包括标点在内,《论语》只有两万多字,而《孔子家语》却多出近四倍,所以相对来说材料更具有完整性。习总书记提到这本书,也就提醒了大家,原来很少人知道《孔子家语》,现在大家都读它,作为一个学者,看到自己的研究对象得到关注,这种欣喜心情怎么表达都不过分。”


  讲清楚首先得弄明白


  “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但是在孔子以后的帝制时代,特别在秦汉以后,儒学发生了一些变异。”杨朝明说。


  比如说孔子向齐景公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本来强调的是君、臣、父、子的各自修为。结果到了汉代就变成了片面地强调君权和父权,后来更演变成了所谓“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很明显被歪曲了,变异了。如果说先秦时期的儒学有明显的德性色彩,而到了汉代以后情况则发生了变异,染上了明显的威权色彩,强调君权、父权、夫权。其实,“三纲”本来说的是社会秩序,就像一个父亲有一群儿子,当大家议论不决时,最后应该决于父亲,这才叫“父为子纲”。下级服从上级,这是“君为臣纲”。这不意味着片面强调君权,同样,“父为子纲”也未必是片面强调父权。所以你看儒家讲“孝”的时候,首先得“孝养”,然后得“孝敬”,但同时还有“孝谏”。像《孟子》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孟子那里,这个“无后”绝不是说没有子嗣,而是你作为后人应该做的没做到,这叫“无后”。而在“不孝有三”中,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把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不孝。


  再比如“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原来人们都认为这是主张贵族特权。但事实上,《孔子家语》里有一章专门解释这个问题。意思是什么呢,凡当官的人,你地位高就应该要求高,就应该道德好,就最不应该犯罪。你犯了罪,你应该知道这十分不该;你犯了大罪,就应该“跪而自裁”,自己处罚,因为在你身上承载了是非曲直,对于为政的“君子”,应该“属之以廉耻之节”。这样的处置,其实是注重的社会影响,儒家一贯主张为政者自身要“正”,这里也是这个意思。“礼不下庶人”是什么呢?礼本是为了保证社会良好运行的,所以对一般老百姓不要过于注意形式上的礼节,没有必要追求“备礼”。


  杨朝明说,习总书记“曲阜讲话”再次强调对待传统文化的一些方面要“讲清楚”,不言而喻,“讲清楚”就首先要“弄明白”。搞不明白怎么讲清楚,搞明白就好办了。对于传统文化,尤其历代封建的糟粕,比如说女子缠足,还有“愚民”的一些理念等,如果我们把这些放大,显然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现在好多人对儒学抱有种种的成见,实际上好多都属于后来的误解。所以要“有扬弃地加以继承,有鉴别地加以对待”。


  纠正误读


  杨朝明用广为传诵的三句话为例,指出了很多人对经典语句的误读:


  孔子有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话,传统上说这是强调“愚民”。其实,新的出土文献发现后,人们恍然大悟,原来这句话是标点的错误,应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白姓可使,你就不要过多干预他;不可使,你要了解到底是为什么。所以这不仅不是“愚民”,反而是“重民”。还有,“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你看《说文解字》,“养,保也”,实际上这里表现的是周人传统的“敬德保民”思想,为政者只有敬其德才能保民。小人和君子,本意是指地位的高下,为政者称为君子,一般的称为小人,不存在褒贬。但后来的引申意义注入了道德的意义。因为地位高,所以要求高;你是“尊贵的人”,就应是“高尚的人”。孔子说小人难保,指的就是保有老百姓并不容易、并不简单。“女子与小人”都是社会最基层的群体,弱势群体,对待他们应该讲究方式与方法。《孔子家语》里有曾子的一句话,“狭甚则相简,庄甚则不亲”。“狭甚”就是过分的亲昵,过分亲昵就缺乏起码的敬重;“庄甚”就是过分的严肃,过分严肃就缺乏应有的亲近感。所以,孔子那句话实际上说的是作为为政者、管理者,对待弱势群体应该有一个应有的正确态度,对待老百姓,你必须了解他、关心他,但是这个关心要有一定的原则,所以是“敬德保民”,说孔子歧视妇女是对他的一个误解。


  还有那句“学而时习之”,其本意也在流传中被世人所误解。“我认为《论语》的首篇首章恰恰是理解《论语》的一把钥匙。‘学而时习之’的‘学’指的是道术,是指他的思想和信念;‘而’是假设连词,假如;‘时’就是时代,不是什么‘经常’。‘学而时习之’就是假如我的理想、学说被这个时代所接受,这不是件令人喜悦的事吗?孔子希望自己的思想被认可,这是孔子的理想。如果实现不了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个‘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朋友,是志同道合的人,同学曰朋,同志曰友,所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虽然理想不能实现,但忽然知道有人认同我的思想,那不也是很快乐吗?但是这个‘快乐’,感情色彩已经比不上‘喜悦’了。再退一步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即使所有人都不了解我,我也坚持自己的信念,不也是一个有信念的君子吗。”


  杨朝明特别强调,对“学而时习之”这个新看法,对理解孔子很关键,清代以来就有人提到这些看法,却始终没有人赞同、响应,认真研究。他结合《孔子家语》等新材料进行综合研究,坚信这一新的理解。

 

 

 

责任编辑:贞元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