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孔庙管理

海丰学宫
来源:汕尾党政信息网 | 2011-07-05
打印 复制 点击量:20319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丰学宫 “红宫”

 

    位于广东汕尾市海丰县城人民南路的“红宫”,是一处闻名海内外的革命圣地。她原是明清时期的县署文庙。海丰学宫建筑,有史可查的,始自北宋,在县城西,建筑极其简陋,以竹为墙,编草为盖。北宋康定二年(1041年),县令谭防将学宫徙至县城东南隅,并易为土木建筑。至南宋淳祐辛亥年(1251年),主簿郑梦重修学宫,宋末元初,该学宫毁于兵祸战火。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知县郑源重建,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知县李严、正统六年(1441年)知县林谓、正统十二年教谕郑埕、典史陈寿先后修葺。明天顺六年知县胡广易棂星门柱以石。成化十五年县丞陈日光重修。嘉靖元年(1522年)教谕周鼎、训导徐淹、宋秩协商改卜巽向,并绘制界址,自南至北约94米,自东至西约65米,占地面积约6110平方米。


    海丰学宫大门左侧为名宦祠,右侧为乡贤祠。前为棂星门,再前为黉门。文庙之东为崇圣祠,西为明伦堂,堂之前为拱桥泮池。前殿五间为土地祠,右为斋堂。又前为照壁,正面石匾勒刻“腾蛟起凤”四字。两边围墙开东西二门,门额内书“礼门义路”,外书“人圣域出名区”。文庙之后为五代祠和尊经阁,阁之左为教谕署,三进九间,右为“训导署”,一进三间。雍正九年分陆丰县后,训导奉拨陆丰,“训导署”改为“儒学馆”。

 

    海丰学宫历经岁月沧桑,部分建筑物如“尊经阁”、“土地祠”、“明伦堂”等已倒塌,现存建筑有棂星门、拱桥泮池、前殿、大成殿和两厢配殿。1992年复建大成殿后之五代祠。棂星门为六柱五间牌坊式,往里是拱桥泮池。泮池往里为前殿,前殿为悬山顶,面阔五间,深二间。前殿往里为内院,内院紧连大成殿,前面设祭台。

 

 

    海丰学宫是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也是典型的明、清学宫建筑。作为旧官学发展沿革和儒家文化薪火相传的明证,今天,海丰县学文庙遗迹仍不失为历史文化名城中的特色景观。


    民国初年,海丰学宫改为“海丰通俗图书馆”。

   

    1927年10月,在中共东江特委和彭湃的领导下,在八一南昌起义部队红二师的配合下,海陆丰人民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夺取了政权,于同年11月18日至21日在这里隆重召开了海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大会会场四周和街道墙壁都粉刷红色,会场内用红布覆盖墙壁,贴上标语。大会上,彭湃作了报告,并且大会决定把学宫改称为红宫。以后,革命政权的很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成了革命的摇篮。1961年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大成殿旁边的两厢配殿改作革命文物展览室。墙上按照大革命时期原样贴有“打倒军阀”、“工农兵团结起来”、“苏维埃政权万岁”等标语,室内摆着长凳,主席台居上首,上覆红布,按大革命时期的原貌布置。

 

责任编辑:歡歡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