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首页推荐栏目 > 文化杂谈

传统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
来源:《醒狮国学》 | 2012-02-14
打印 复制 点击量:4101

    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以文化复兴为前提。换言之,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文化的基本价值为代价。诸子百家,各有各的理念。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主轴的价值理念,主要在“六经”。“六经”中蕴涵的理念,是中国人立国做人的基本依据。


  近年一直在研究“敬”这个价值理念。“敬”不仅是对他人的尊敬,更是人的自性庄严。中国人的精神信仰,光说有道教,有佛教,还不够。作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不是宗教,但是它有信仰层面。我认为“敬”就是儒家用来补充宗教信仰的价值理念,“敬”已经进入中华文化的信仰之维。很多人讲“孝”和“礼”。孝这个概念当然很重要,“百善孝为先”。孔子的弟子问,到底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人们以为能养就是孝,可是犬马也能养,如果没有敬,何以别乎?孝的精神内核其实是敬。


   “礼”,包括社会的各种礼仪制度,精神内核也是一个“敬”字。孔子说,“为礼不敬”“吾何以观之哉?”所以,无敬不成礼。敬与诚信相连接。诚敬,诚敬,无诚则不敬。没有诚敬,也就没有信。大家试想,诚信在当下社会,该有多么重要!“六经”的精神义理,主要是敬、诚、信。


   “恕”,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恕”就是设身处地,也就是陈寅恪讲的“了解之同情”。二程认为,可以采取一种方式来培养恕,即“易子而抱”,把他人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不强加于人。这是“恕”这个价值理念的深厚内涵。二程认为,恕是进入仁的一个途径,是仁的门庭设施。做到恕,离仁就不远了。


   “和”,同样是中华文化价值理念中了不起的概念。宋代的张载张横渠,我们都知道他的有名的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学术界习惯叫“横渠四句教”。他还有另外的“四句教”:“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这是张载的“哲学四句教”,表达的是对整个宇宙世界的看法。我的理解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不过是对待、流行、反正、和解而已。对待与流行的结果,不是吃掉、消灭,而是反正、和解、共生。


   张载的哲学启示我们,世界各种文明之间,虽然存在差异,却不必然发展为冲突。世界历史的大趋势,总的是走向文明的融合,而不是走向文明的冲突。我相信,人类的“同”,远大于“异”,正如《易经》上说的:“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中国文化的精神,主张仇对的双方在互相校正中实现化解,达到“和解”,走向“太和”。是“和而解”,而非“仇而亡”,这是人类本性所应该趋向的目标。在国际交往中,我们不必设想哪个国家一定会成为我们的敌人。强权、暴力干涉、漠视主权,我们是反对的。但反对有各种方式,中间地带无比广阔,不必逼向非此即彼的对立两极。重视对话,避免对抗,化干戈为玉帛、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国际博弈的上上策。


   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了活力。但社会的泛商业化、泛市场化,会冲击文化的基本价值,使社会变成失范失德失敬的价值紊乱的社会。一个“文明体国家”的基本文化价值理念,是不会成为过去的。按照康德的说法,道德理性具有绝对价值。我们中国文化中的敬、恕、和等价值理念,都是具有永恒性、绝对价值的理念。也可以说,这些价值理念具有普世价值,可以成为和西方的价值理念对话互阐的资源。如果抛弃中华文化的这些精彩的价值理念,中国人将找不到自己未来的精神归宿和文化家园。

 

责任编辑:刘永锋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