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首页推荐栏目 > 文化杂谈

民国时人的儒家文化观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在线 | 2012-10-24
打印 复制 点击量:4039

    传统儒家文化几经改装,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不曾谢幕。如何认识儒家文化,如何看待尊孔旗号下进行的政治活动,百年前中国的文人学者、政治家对此进行过激烈的争论和思索。

 

  一

 

  民国时期,从学术角度来评价儒家文化的主要有两派。一派是儒家文化的批判者陈独秀、吴虞等,他们是以全面反传统著称的“新文化运动”的斗士。另一派以冯友兰之“新理学”、熊十力之“新唯识论”以及唐君毅、牟宗三等为代表人物,突破梁漱溟单从人生问题解决儒学危机的模式,对儒学提出了新的认识,促进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批孔言论早已为学术界熟知。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五四时期反孔的激进势力并非将儒学一竿子打倒。从最初的全面反孔到辩证地认识孔子之思想,以至对其精华予以赞赏,这一转变既是时代之需,也是儒家文化生命力的体现。

 

  首先,为“儒家文化”正名是激进势力对儒教批判的先声。早在1912年蔡元培就指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孔子之学术,与后世所谓儒教、孔教当分别论之。嗣后教育界何以处孔子,及何以处孔教,当特别讨论之”。他是最早将孔子的学术思想与后世的孔教、礼教区别开来的学者。吴虞也曾指出,在历代的社会变革中,“礼”之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所反对的“礼教”是经过汉代改造的束缚人的封建礼教。

 

  其次,他们对孔教的态度因时代而变。民国初年,民智未开,国人深受儒学思想的束缚,抱着传统礼教不敢越雷池半步。肇端于这一时期的新文化运动自然是以破旧为主,即破除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迷信思想。如李大钊所言:“奉其自我以贡献于孔子偶像之前,使其自我为孔子之我不可也。使孔子为青年之孔子可也,使青年尽为孔子之青年不可也。”尽管他肯定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有着“丰富的精神营养”,但是人们不能生活在孔教的桎梏之下。

 

  

 

  尊崇儒学的新儒家学派也并非固守传统。这一时期,在论及孔教问题上成就最为突出的是贺麟。首先,贺麟强调儒家思想在维系国家基础上的核心作用。即使是备受诟病的“三纲五伦”思想,他也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三纲体现人对永恒理念的忠诚,与柏拉图的理念有相似之处。三纲和五伦是对人与人关系的制约,并非后世曲解而成的精神枷锁。贺麟挖掘了儒家文化中人本主义的思想,而这种思想恰恰是当时社会所需要的道德理念。其次,尽管对儒家文化持肯定态度,但他绝不是抱残守缺。他赞成融合诸子思想于儒学,使其更加合理。鉴于此,对于批判儒家思想最为激烈的新文化运动,贺麟并没有提出否定,相反他认为:“五四时代的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是促进儒家思想新发展的一个大转机。”再次,贺麟强调儒学的发展性和包容性。他提出:“假如儒家思想能够把握、吸收、融会、转化西洋文化,以充实自身、发展自身,儒家思想则生存、复活而有新的发展。如不能经过此考验,度过此关头,它就会消亡、沉沦而永不能翻身。”贺麟希望会通中西文化,谋求儒学思想的新发展,他认为,这种发展必然要融入现代商业意识、民主意识以及人本精神等。

 

  由此可见,五四时期激烈反孔的斗士们并非全面否定儒家文化,全面反传统只是“权宜之计”,他们能够本着一分为二的辩证原则对儒家思想中的精华部分给予充分肯定。

 

  

 

  民国时期,蒋介石政府将儒家思想作为政治统治的工具。南京国民政府不仅炮制了一套尊孔复古的理论,而且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一场以“礼、义、廉、耻”为中心精神的新生活运动。这场运动的理论策划者戴季陶提出,三民主义就是“民生哲学”,随后他又在《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中断言,孙中山的思想“就是继承尧舜以至孔孟而中绝的仁义道德的思想”。

 

  胡汉民对蒋介石、戴季陶等人将三民主义歪曲成孔子学说的新发展大为不满。他认为,把孙中山的思想“正统化,孔子化”,实在是孙中山先生的“厄运”。他说:“一部分人抛开了三民主义,大讲其《论语》《中庸》与礼义廉耻,甚至要人学曾国藩与胡林翼,目的只是在"愚民"。”宋庆龄也指出南京政府试图恢复孔教是“头脑反动”。

 

  为了同国民党的复古倒行作斗争,揭露南京政府以“专制主义”对抗“民主”思想的企图,当时的共产党人多是从批判的角度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艾思奇强调:“我们必须为反对反动派乱用古代圣贤的智慧而斗争。这种滥用,不仅可在国民党的政策中看到,也可在中国的家庭生活中看到。在家庭生活中,儒家的传统仍然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致对于民主进步是一个障碍。”

 

  南京政府对儒学的尊崇是别有用心的。因此,不管是胡汉民、宋庆龄还是中国共产党人,他们对儒教的批判是对阻碍中国文化新陈代谢的南京政府的尊孔复古行为而发,绝非针对传统儒家文化本身。

 

  由上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学者而言,尽管认识不同,但多数人怀着挽救世道人心、建设新的民主社会的美好心愿来改造传统儒学思想。因此,当被扭曲的儒家文化成为民主自由之阻碍时,他们会大声疾呼打破束缚人的礼教,而当世风日下之时,他们又会阐发原生儒学文化中道德仁爱的一面。

 

  相对学者而言,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给自己的专制统治张目,将三民主义披上孔教的外衣,他们真正关心的不是儒学的学术传承,而是如何利用孔教来实现专制和愚民。在这样的政治形势下,以中共知识分子为代表的进步势力结合对儒家文化的再认识,深刻揭露了专制政权的愚民政策。

 

 

 

 

责任编辑:刘永锋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