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首页推荐栏目 > 文化杂谈

孔子的人伦理想有现实意义
来源:千龙新闻网 | 2012-11-16
打印 复制 点击量:3640

    在文化系统中,伦理道德是对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的深层设计。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

 

    人伦关系,是建立在伦理的基础上通过人们的情感信念处理的关系。孔子的《论语》等提供了伦理思想体系的内核,到《四书》,伦理体系已基本形成。董仲舒提 炼的“三纲”实际上是“三伦”,它与以“孔孟”为代表的古典儒家伦理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原则区别:先秦儒家讲的“五伦”关系是一种双向的相对关系,而“三 纲”把它异化了,变成单向服从的绝对关系。我们应该一方面批判扬弃“三纲”的封建性,同时继承“孔孟”儒家重视人伦的优良传统,创造发展出新时代的新“三 伦”。

 

    但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百姓日用人伦不被关注,甚至被冲击。文化大革命更以政治代替伦理,最后导致排斥伦理。

 

    1992 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两大领域建设,到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加上一个“家庭伦理道德”(后改为“家庭美德”)建设,到 2007年的中共十七大又加上“个人品德”建设。与此相应,引导人们自觉履行的除“法定义务、社会责任”之外还有“家庭责任”。至此可以说已注意到百姓日用人伦。而我们的传统美德本来就深深扎根于百姓日用伦常之中。我们的新道德建设应当继承传统美德的这一优良传统,下大力气建设百姓日用伦常规范。

 

    现代最重要的三大人伦关系应是: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师生关系。我们应大力提倡亲子爱、夫妻情、师生义,建设好当今的新“三伦”。

 

    我国的节日一般都是综合性的,缺少突出人伦主题的节日;而现代社会分工很细,需要有表达单项人伦感情的节日,于是西方的此类节日就乘虚而入。但异质文化的人伦节日难于承担传承中华人伦传统之任。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不利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建议主动设置植根中华文化土壤的以三大人 伦关系为主题的中华母亲节、中华父亲节等,以推进三大人伦规范的建设。

 

    作者:李汉秋(第七至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

 

 


 

责任编辑:路宁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1)
匿名 2012-11-16 17:26:21 11111111111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