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首页推荐栏目 > 文化杂谈

叶小文:文化繁荣的自信与自强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01-11
打印 复制 点击量:3100

    文化繁荣一般要以经济繁荣为基础,但也要有一股自信、自强的劲头。

 

  例如,西部山城贵阳,不大不富不显赫,但同样地灵人杰,同样有文脉传承文化冲动,同样能如《易经》所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我在贵阳长大。记得几十年前贵阳一所中学,就竟然有个品类齐全的“中学生管弦乐团”,排练西方古典交响乐,要与人类优秀的传统文化、高雅文化对接。我被选入乐团拉大提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回顾中国的文化传统,其实一直注意以音乐做手段,把高尚的情操和持续的教化注入到音乐中。《礼记》认为,“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意思是“礼”用以诱导人的意志,“乐”用以调和人的声音,“政”用来统一人的行动,“刑”用来防止奸乱。礼乐刑政,其终极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齐同民心而出现天下大治的世道。“广乐以成其教”,阐发音乐的义理来完成道德教化。“乐行则民乡方”,有好的音乐,群众就会归化于仁义道德。“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九个字,大体就可以显现出中华民族数千年孜孜不倦的精神跋涉之足迹。

 

  放眼世界的文化传承,高雅文化的普及、高素质文化的涵养,往往是一个民族不断涌现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所需要的文化氛围。今天,中华民族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尤其是培养大师级的人才,有必要大力提倡高雅文化,深入发掘和弘扬人类古典文化的精髓。

 

  其实,我们的先人早就有对交响乐的描述和想象,中国文化也早就有对交响乐的认同与赞赏,所谓“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交响乐不光属于西方,也属于中国,且早就属于中国。

 

  这些,当然是我今天才感悟到的。但或许当年贵阳一所中学就感悟到了。

 

  今天,适逢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又找回了少年时代拉过的大提琴。工作太忙,当然只能业余练一把。几十年没碰琴,水平就更“业余”。但不仅要恢复一种业余爱好,也为着去寻找和体验文化自信、自强的感觉。

 

  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对古典音乐的造诣极深,他说,“中华民族的振兴需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尤其是培养大师级的人才,因此,有必要大力提倡高雅文化,加强美育教育,其中包括培养和提高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音乐素养。”知道我业余拉大提琴,就特别加以鼓励。于是,我竟然斗胆在本学院的交响乐晚会上,演奏了两首大提琴独奏曲,还特别请爱乐乐团为我伴奏,受到大家欢迎。此后,又与北京的几位部长级干部,组成“爱乐之友五重奏”,上北京音乐厅演出了一回。

 

  朋友说,你胆大啊,竟敢玩如此稀罕的西洋乐器,登如此顶级的大雅之堂!

 

  我体会,文化繁荣,人皆可为;自信自强,事皆可成。

 


 

责任编辑:路宁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