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首页推荐栏目 > 文化杂谈

张振飞:细读孔子体认君子
来源:学习时报 | 2013-02-04
打印 复制 点击量:3303

    君子作为孔子言论中理想人格的化身,具有几千年不褪色的榜样作用。古往今来人们无不或隐或显地怀有君子情节。儒家素有圣贤、君子、小人的人格修养差等。众生当中小人最多,比比皆是。君子则少有。而圣贤则堪称是“绝代佳人”,常人难以望其项背,唯以其人格为榜样而力行。因此君子于世,如莲花之于淤泥般清新脱俗而又熠熠生辉。无论人情还是事功都能得心应手处置,言行张弛有度从而深得众人之赞誉。君子的人格因包含了处理人情事理之要义而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人文气质的基石。无论成长成才,还是观人用人都要重视并应用之。而且,君子乃是众人通过砥砺品行、坚持不懈能够成就的理想人格。


  《论语》详细辑录了君子之道,我们大体可以从好学、德性、为政三方面来概观之。


  君子对待学的态度十分端正:“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孔子自述“十有五而志于学”,可见学当及早。要对万事万物有一种从小便养成的开放认识态度,乐于探索未知,解决各种认识上的困惑。通过学,君子能够摒弃性情当中的自以为是、顽固不化的劣习,达到“学则不固”的效果。这样才能日益精进,渐渐通晓事理人情。


  君子好学,其学亦有方。《论语》开篇便说“学而时习之”,就是要求我们不仅要学,而且要将所学反复地回忆并应用于实践,做到知行结合、学习结合,并且还要“温故而知新”。同时,学要讲求推演,即“告诸往而知来者”。同时还要慎独,做到“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不能死板。“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导致所学不能见效于事功,若是还没有学到深处就骄傲狂妄,则只会招致别人的不齿,失之浮躁。所以,应当秉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恳态度,大智若愚方能处处彰显智慧。最后,还要避免“学而不思”、“思而不学”的学思分离错误,多学、勤思、学思结合才能真正掌握诸事万物之理,生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处理人情世务时,才能别致新颖不拘俗套,又自然而真切,令人刮目相看。


    君子对所学内容的要求也很高。不仅要有益于人情常理,而且不乏圆满事功的作用。孔子认为“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乃是学文的前提。子夏亦言:“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比谓之学矣。”足可见孝悌、忠信、仁爱在所学内容中的重要地位。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君子理想人格的组成要素,可总称其为“德”。


  作为理想人格的内涵,君子之德遍及为人处世的各个方面。概而言之,即为仁、义、礼、智、信五项内容。


  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尔后又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既然“仁”与“道”同名,那么不难看出,仁乃是孔子言论的立足之处。而这其中,“仁”之本的“孝”,堪称君子理想人格的首要德目。


  君子秉义,“为人谋而不忠乎?”日日自问以自省。“事君能致其身”,奉献自身为主上谋事。同时他还耻于“见义不为”的行径,不“谄”而好“勇”,见义必为。


  君子守礼,“富而好礼”,不以自身之贵而欺侮下位之人,依礼而行来调理人际关系。与人交往“同而不比”,照顾周全而不会顾此失彼,能够身在下位而不卑不亢,事上以礼而“远耻辱”。做事能够以礼求和、以和为贵、一团和气,自然事事皆美。


  君子怀智,不求自身之安乐,勤苦好学,学而有方,敏思精进,自然智达而知天下,“知者不惑”,没有什么事情能难倒他。


    君子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无论交友还是做事都言出必行、恪守信用。孔子十分看重信,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孔子也说君子能够“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就是要力求避免言而不能行的失信情况,此足以见信对于君子人格的重要性。


  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就在于其将仁(孝)、义、礼、智、信视为自己必备之德目,并且用自身言行来将此五德演绎得恰到好处。君子之德成,虽无劳神费心、殚精竭虑之刻意追求,却能处处彰显出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至此之时,君子便具备了内圣的修为,而外王之事功自然水到渠成,浑然天成。


  君子虽不贪求功名,却以兼济天下、泽被苍生为己任,因其超凡之内圣修为,自然而然便会身居上位。至此君临天下之时,为政之道又多生辉闪光之处,供人效法。


  君子“为政以德”,其功效“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德乃是君子的施政理念,尚德化而轻刑罚,德政之施“敬事而信,借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重信爱民。以德治政则民“有耻且格”,自然天下大治。


  君子善用人,识人之法有:“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对人做全面的分析观察,从而能够彻底了解所用之人。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就是强调要能够知人从而善任,通过对所用之人的全面考察,做到“举直错诸枉”,亲贤远佞,因而能使民心服。如此贤能者居其位而谋事,事功自然易成。


  君子治政重在教民,宣扬纯正无邪的思想,使民“思无邪”,齐心向善。君子重“临之以庄”、“孝慈”、“举善而教不能”,从而使民“敬、忠以劝”。这便是君子懿德懿行感化民众,辅之以教化之功。这大概就是德政的最精华处:以德化民不伤君意民心,人人皆足以称君子则天下大化而大治。


  君子以德治政、知人善任、教化民众固然能实现济天下之壮志,然而远离朝廷,“孝乎惟孝,由于兄弟,施于有政”亦不失为治政之事。这种不仕而为政的治政方式少了分执着,多了分安逸,被诸多君子用人生加以演绎,亦十分精彩。

 

 

 

 

责任编辑:刘永锋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