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焦点专题 > 韩半岛上的孔庙史:遍开民间的儒家之花

韩半岛孔子庙的圭臬:统一新罗时代
来源:世界孔子庙研究(上) | 2011-07-22
打印 复制 点击量:4280

    与中国大陆相连的韩半岛,它的文化一直与中国的汉文化紧密相连。早在东汉时期,韩半岛上便已开始了祭祀孔子的历史,关于孔庙最初的建立,有确切史料可循的便是《三国史记》中收录的“孔子庙大舍”一职,“大舍”为新罗官位的第十二等,与国学的主簿官阶相同,毫无疑问,统一新罗时期,国学设置了孔子庙,“大舍”就是国学孔子庙的官员。

 

    当时,新罗王朝仰慕唐朝文化,早在统一前的善德女王九年(640年)就“遣子弟于唐,请入国学”,派遣王族子弟到唐朝学习。唐王朝对这些留学生也给予相当的优待,不仅提供衣食,还可以参加科考,许多留学生因此进士及第,并委任官职。第一位在唐朝考中进士的新罗留学生,及第后曾任唐朝兖州司马、淄州长史,还被任命为宣慰使赴新罗册封新罗国王。更重要的是唐朝的开放政策给新罗提供了十分便利的学习儒家思想的机会,所以“入学者多至百余人。买书银货则本国支给,而书粮自唐鸿胪寺供给。学生来去者相踵。”足见当时盛况。自古学生有贫富,新罗当然也不例外,新罗留学生也有官费(公费留学)和私费(自费留学)之分,私费生自然是家庭比较富有的子弟自费来唐学习,其中或有游山玩水寻花问柳之人,官费生则多为成绩优异者,所有费用均不用费神,似与现代无二。

 

    大量的留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归国后也促进了儒学在韩半岛的传播。最著名的留学生进士是崔志远,他于景文王八年(868年)12岁时入唐,六年后及第,被任命为溧水县尉,后入高骈幕府,28岁时作为送诏史归国,官至新罗侍读兼翰林学士,著述甚多,被尊为朝鲜文学之祖。到了唐代中期,儒学在新罗的影响已经大大超过了佛教,崔志远主张调和儒、佛、道三教,大大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如此也引起了中国皇帝的重视,唐朝因此经常遣使访问,派遣的都是精通儒学的文人,带去的也都是儒家经典,更加促进了儒学在半岛的传播。

 

责任编辑:歡歡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