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焦点专题 > 现代“私塾”,是回归还是突围?

在私塾中学习儒家经典,学习待人接物,这种教育方式也正是古代蒙学的重要部分。随着科举制的废除,私塾也被冠以“封建礼教”和“封建余毒”而被取缔。当现代私塾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除了各种“文化热”浮躁的推波助澜外,更多的是一些老师和家长希望私塾教育可以弥补孩子们在现代应试教育下所欠缺和尴尬的部分。那么在此大背景下,私塾教育形成了一种貌似“回归”古代的轨迹,但是这种回归的背后意味着什么?在现代私塾学习儒家经典,也学习西方经典,还要继续应试数理课程。相比较古代,现代私塾做出的种种调整和转变,更是一种针对现代应试教育种种弊端的改革。只是这种培养方式,如果要带领孩子们从现代应试教育中成功“突围”,还需要解决很多的现实难题。

桃源书院:读四书五经,也学数理化

在广西桂林的阳朔县,一家以传统教育为主要特色的“桃源书院”正悄悄扎根。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他们不远万里将孩子送到这个像私塾一样的学校,是因为他们笃信:孩子能从国学经典中吸取最优秀的养分,从而学会做人。与此同时,相比八年前,这间书院也悄悄发生着一些改变:除了四书五经,孩子们在这里也要学习数理化等现代科学。
    一些家长对国学经典给孩子带来的细微改变感到满意。一位年轻的母亲急切地说:“有一次,带孩子外出,路上孩子喊口渴。我故意指了指路旁一棵挂满果子的树。我很意外,孩子脱口蹦出一句‘倘不问,即为偷’。”
    家在南京的叶先生对儿子在桃源书院学习后的改变也感同深受。叶先生的儿子此前在南京市一所小学念书,受环境影响,开始沾染说脏话、打架等恶习,叶先生决定找一所更注重孩子思想品德教育的学校。“找了大半年,选中了‘桃源书院’,虽然离家很远,但我相信传统文化的教育能端正孩子的品性。将来,他才会是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一个学期之后,孩子的变化让叶先生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孩子待人变得很有礼貌,还主动帮我盛饭、端水。”

[详细]
探寻古代私塾

私塾的学生多六岁启蒙,学生入学不必经过入学考试,只需征得先生同意,即可入学。

[详细]

现代私塾:“回归”背后的质疑

“孟母堂”,这家被媒体称为“上海第一家全日制‘私塾’”的现代“私塾”,于2002年在上海松江创建。2006年,因没有国家认可的办学资质、收费违规、家长未把适龄儿童送入国家批准的教育机构接受义务教育,违反义务教育法,“孟母堂”被上海有关部门叫停。在之后两年多时间里,“孟母堂”不仅没有停办,且规模不断扩张,先后在广州、厦门等地相继开办多个连锁学堂,一直到2009年再次被叫停。为什么会有家长甘愿放弃学校教育、选择“私塾”教育?现代“私塾”是否对学生的发展有益处?这种对现代“私塾”的质疑声音从未停止过。
    质疑一:内容偏狭:诵经为主难得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而现代“私塾”的培养目标是与此背离的,是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
    质疑二:理性不足:难给孩子美好未来 
现代“私塾”的另类背后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片面,教师队伍水平难以监管,学生缺乏形成团队精神、公共价值观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等问题。

[详细]
走进上海“孟母堂”

“孟母堂”在上海开办初期,学生主要来自创办者的朋友圈。

[详细]

应试教育:我们的孩子该怎样突围?

所谓现代“私塾”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家庭式的“私塾”,就是直接的家庭教育。第二类是学校式的“私塾”,这类“私塾”明显具有学校或培训机构性质。学校式的“私塾”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校外教育性质的,主要利用假期、周末等课余时间学习儒家经典。第二种是全日制教育性质的,以古老的“私塾”教育完全替代学校教育,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设置课程。阳朔的“桃源书院”就属于学校式私塾的第二种属类,但是“桃源书院”的前身“青青子矜学堂”从开始并不是这个样子,而是创办人毛勇面对体制内教育产生困惑和社会各方对现代“私塾”的质疑,努力寻求的一种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平衡,从而一步步实现对现代教育的突围。
    “桃源书院”创办的原动力来自于对体制内教育的困惑。2004年,毛勇在居民小区的一间空房里,开办了“青青子衿学堂”,利用周末和晚上时间对孩子进行国学经典教育。2010年,“青青子衿学堂”搬迁至桂林南郊雁山园,开始实行全日制招生。2011年,毛勇将“青青子衿学堂”搬到杨堤,改名为“桃源书院”。除了学习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外,也有了语数外这些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桃源书院的这些改变,为的是让学校成为一所正规的民办学校,以得到官方的承认。

[详细]
五峰私塾:中国最后的古代私塾

朱执中老人执掌中国最后一所私塾—五峰私塾一个甲子年。

[详细]
往期回顾 更多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
我要留言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新用户 忘记密码? 以 用户ID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评论

投稿专区

近期投稿录用名单:
1111

联系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凤凰台饭店521室       邮编:100021

电话:010-65177778      

传真:010-82088883

E-mail:chinakongmiao@163.com

投稿方式

1.纸张稿邮局投寄至编辑部联系地址。

2.网上投稿至联络邮箱。

3.投稿后若一周内无回信,可以致电编辑部查询。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